蘇港金融論壇開幕 政商學界籲維護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

經濟脈搏

發布時間: 2019/10/21 21:28

分享:

分享:

首屆蘇港金融發展論壇上周五在江蘇江陰市華西村舉行,200余政商學界人士共聚一堂為香港及中國經濟把脈,呼籲即便香港正陷政治困局,但需呵護香港兩制優勢,繼續發揮其作為中國和世界的橋梁作用,避免令國家失去國際金融中心。

港區全國政協委員、絲路金融公司CEO李山指,中國經濟正遭遇兩大風險,第一是香港目前的政治動蕩,另一個是中美貿易戰為中國經濟帶來負面影響。他認為,當局處理香港修例風波存上中下策,當前社會上有很強的「鐵腕處理」呼聲,這是最簡單的辦法,但也是處理香港局勢的下策,如果將香港變為與深圳一樣按內地方式管控的城市,大批資金和國際金融機構將撤離香港。

他指,港府當前的無為而治是中策,目的在於避免將矛盾激化。但要維護香港發達的金融市場,發揮香港國際化、法治化優勢,「上策就應該是鄧小平講的『五十年不變』,五十年後也不應該變。」

【相關文章】【香港人權法】倘引入內地式管控 香港將失國際金融中心地位

德勤經濟學家:港具五大優勢 聯繫匯率是「定海神針」

德勤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許思濤則認為,作為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,香港具有五大優勢,包括巨大流動性的股市;獨立的司法制度和判例體系,減少了不確定性以及交易的成本;流暢的信息渠道有助提升市場效率;與內地的密切關聯,為新加坡或其他城市難以取代;以及堅如磐石的聯繫匯率制度。

其中,許思濤強調,聯繫匯率是香港的「定海神針」,是香港能夠保有較低融資成本和政府財政盈餘的根本保障,也是香港政治風波發生四個月以來股市樓市依然相對穩定的原因。若聯繫匯率受到衝擊,高利率則可能導致通縮來臨資產價格螺旋式下降,令企業家喪失信心。

他認為,香港要確保金融中心地位,首先要維護「聯繫匯率」。另外,要加強與內地的聯繫,將大灣區政策落地,「大灣區的落地是應該把大灣區的城市越來越變得像香港,而不是說把香港變成中山或東莞。」

內地企業股佔比不斷上升 顯港資本市場重要

與會人士認為,只有保持香港的制度優勢,才能發揮兩地所長,助力中國企業融入國際市場,幫助中國盡快完成經濟轉型。而近30年來恆生指數成分股的變化也顯示,內地企業股佔比不斷上升,顯示香港資本市場對內地企業融資的作用日益重要。

江陰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趙強就表示,江陰市是長三角最具實力、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,共擁有49家上市企業,蘇港兩地具有互補優勢和合作基礎,此次論壇有助於探討蘇港兩地更深入的金融合作,對江陰企業走出去,參與國際競爭,融入國際市場具有重大意義。

本報記者:潘攀

開啟hket App,閱讀全文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